澳门六合彩资料大全

第三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系列主题报告

    2015813日,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研究——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在东北大学召开,辽宁省委宣传部理论处肖明江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于沛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吴英研究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祝念峰处长、澳门六合彩资料大全-澳门六合彩马会传真 院长田鹏颖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左玉河研究员、澳门六合彩资料大全-澳门六合彩马会传真 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所长秦书生教授、澳门六合彩资料大全-澳门六合彩马会传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所长朱春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澳门六合彩资料大全 中共党史系宋学勤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肖明江处长围绕中国历史中的规律与价值作了主题报告。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纵轴,以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为横线,从人类面临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对什么是规律和价值、历史视域中规律和价值的关系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规律和价值的历史演进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同时,他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于沛研究员围绕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观与历史虚无主义着重介绍了此问题提出的背景,他指出,今天的中国,后现代思潮尚在发展之中,对中国的历史学具有很大影响,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并对其进行有力回击。他强调,历史虚无主义和后现代思潮的历史观都是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他们都否认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否认人类从野蛮、蒙昧不断走向进步的历史进程,否认客观存在的历史真理,否认历史矛盾的客观规律性。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后现代思潮、后现代思潮历史观及其影响的本质内容,捍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地位。

    吴英研究员对关注历史唯物主义和重树历唯物史观的历史地位作了精彩阐释。他指出,每个时代对唯物史观的理解都建立在当时具体的历史状况之上,不同时代由于历史状况不同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也不同。而现代,哲学界与史学界面临着两项任务:一是正本清源,即回到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进行重阐释;二是与时俱进,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新时代的新问题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地位。

    祝念峰处长以苏联演变过程中的历史虚无主义为题作了精彩的报告。他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是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催化剂和突破口。在苏联演变过程中,它的突出特点是:苏共领导人自上而下发动的一场否定自己历史的运动;这场运动中一开始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并不是历史学家,而是一些政论家、文学家、经济学家和记者,新闻媒体和出版界在历史虚无主义泛滥中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否定党的领袖和抹黑英雄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突破口。他强调,我们要认真汲取苏联乱史灭国的历史教训,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田鹏颖教授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中国道路的生成逻辑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他强调,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精髓在于他认为民族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是科学社会主义具体化的逻辑,是理论超越和理论创新的逻辑,其历史逻辑是历史超越、历史扬弃、历史发展和历史创造的逻辑,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要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框架下把握人类社会现代的一般趋势、特殊道路和理论。要坚持规律决定与人民创造统一、时代主题与道路选择统一、民族特色与世界视野统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玉河研究员以毛泽东与历史主义研究方法为题作了报告。他将毛泽东关于历史主义研究方法做出的突出贡献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注重历史连续性;二是强调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三是注重史学的社会致用功能;四是倡导四面受敌法,强调古今中外法。他对历史研究方法进行了引申,认为历史研究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而如何看待和运用阶级分析法来研究历史问题是我们当今面临的重要问题。他强调,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遇到了挑战,我们应该以中国民国时期和前苏联时期的史学为参照,增强自身危机感,引以为鉴。

    秦书生教授对马克思主义资源节约思想的历史演进进行了解读。他认为,马克思是在研究资本主义如何提高利润率的过程中形成的资源节约思想。而马克思所说的资源节约方式,是指科学技术进步而产生的资源节约;生产排泄物再利用而产生的资源节约。新中国成立伊始到本世纪初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资源节约思想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资源节约思想。十六大以来胡锦涛、习近平在探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资源节约思想,实现了马克思资源节约思想的与时俱进。

    朱春艳教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何种意义上把马克思的生产关系批判推进到生产力批判?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她指出,马克思的生产概念包括了物质生产、人的生产、环境生产等多个类型,不同的社会形式下占优势地位的生产类型不尽相同。在马克思生活的时期,物质生产占据着主导地位。在20世纪,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提到了日程,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多种摆脱物的依赖性关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方案。当代中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要发展精神生产力,表现出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的过程中重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努力。

    宋学勤教授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中个案与实证的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而深入地分析。她指出,当前学界对个案与实证研究较为重视是非常可喜的学术取向。但以马克思主义视之,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第一,问题意识的自觉生成是开展实证研究的基本前提与最终目标,实证研究不仅要有清醒的问题意识,还要注意研究真问题,拒绝伪问题;第二,实证研究不能排斥理论视角,拒斥思想的实证研究;第三,重视个案实证需有大学术视野,将个案史料所反映的客观事实放在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下进行考察、对比、比较和评价。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研究员,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根本上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武器,它并非僵化和固步自封的,我们应当将马克思主义看作一种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问题相结合,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各位专家、学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厚的理论积淀、高水平的学术造诣为参加此次论坛的专家学者作了一系列精彩主题报告,使大家在这场学术盛宴中充分领略了学术大家的风采,既感受到了学术前沿,又深受启发,为今后科研和教学工作增强了信心,指明了方向。